当前时间为:

教育教学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育成果 /
教育成果

建构主义评估视角下对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评析

发布时间:2023-06-27浏览次数:348

摘  要  高校自主选拔录取工作是深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本文采用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的方法来审视和评估这一政策的执行对各方的影响,从而让各方理解政策的制订与实施的宗旨和原则,并且促使自主招生政策在“利益”相关者不断的互动中逐步走向完善,推动和带动国家教育考试事业的整体进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完善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方式和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入学机会公平、有利于优秀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测试结果自主录取”,“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推荐录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工作也正是深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为此,以北京大学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和清华大学《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领军计划实施办法》等为代表,各高校纷纷出台了各具特色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但是,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究竟能够产生怎样的效果,还需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科学的评估。

政策评估作为政策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经历了从实证研究的范式到规范研究范式的转变,出现了四个连续发展的阶段,即:测量、描述、判断和建构性评估阶段。其中第四代评估以利益相关者评估模型为代表,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统一政策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解读、分析和评估,因此,建构主义评估范式以多元价值观为基础,评估者站在一个中立的立场上对政策作出评估,也就是关注政策中所涉及的多方利益相关者,重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以期能够更全面的反映政策所达到的效果。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从实验到推广已经经历了近10年,在这一政策的形成过程中,高校、中学、学生等都感受和体验到了这一政策在执行和完善的过程中对各方的实际影响。因此,运用建构主义的评估,也就是关注与这一政策利益相关各方的实际影响来分析这一政策的执行效果将是比较适合的。本文将采用利益相关者导向这一分析“透镜”来审视和评估这一政策执行后对各方的影响。而且,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评估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已被一些研究学者证明应该在第四代政策评估中占核心地位。 下面就具体分析高校自主招生政策中利益相关者的所追求到的利益及其产生的影响。

“利益相关者”一词中的“利益”,并不等同于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利益”。在教育政策活动中,利益相关者争辩的并不是直接可见的经济利益,而是“价值立场”:即在特定的政策情境中,何为重要,何为可取?

一、对于高校而言的利益评析:获得了政策话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更多的资源,在选拔人才中承担了更多的主动责任。

从“批判-话语”视角下,我们能够审视到各高校在制订自主招生政策的过程中,形成了对“有能力的包括综合素质高或有专项特长的学生的界定”。就这一界定所产生的效果来说,高校因此提前对学生进行了分层,并在分层的过程中建构了高校在政策话语中的主体地位。

高校通过自主招生政策,与各高中开展了更加广泛的交流与对话,并因此具有了调动更多资源的能力。高校因为拥有了界定什么是优秀学生的话语权,所以在与学校和学生不断对话的过程中,将学校变成了学生竞争的场所和高校自我宣传的场所。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正在成为高校树立自身形象的重要载体,也成为扩大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更重要的是,与以往没有高校自主招生政策时相比较,高校在选拔人才上主动承担并尽到了更多的责任。

二、对于高中而言的利益评析: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同价值取向和发展导向的学校获得了有差异的利益,能够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主动建立平衡的学校获得了更大的利益,而仅仅依靠“死楸”的学校渐渐失去了在这一政策实施中的话语地位。

高中一直处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两套制度逻辑的影响之下,这使得高中在发展的过程中遭遇了不少瓶颈和问题。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出台,特别是自主招生政策中所包含的概念群,即“招生自主权、素质教育、多元评价、优秀创新人才、办学特色”等就为在培养人才上具有不同价值取向和不同发展方向的学校提供了不同的获得“价值选择”利益的机会。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近年来在江苏省的录取人数高中学校排序的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在以上概念群的筛选下,不同高中在同一政策下获得了有差异的利益,有些获得了发展,而有些则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和影响力。

那些一直推崇应试教育的学校,因为不能够有效应对高校对优秀学生的重新界定,而在北大、清华等著名高校的录取中渐渐失去优势,甚至失去了与高校开展话语对话的机会。与之相反的是,那些虽身处应试教育的氛围下,却能够推进素质教育,并开展多样化探索的学校,则因为对素质教育、多元评价、优秀创新人才等方面有不断的尝试和经验,因而,保持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某种微妙平衡,而在与高校的对话中渐渐占了先机,从而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影响力,也进一步坚定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心。

以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为例,学校在课程改革中持续探索,致力于建设现代学校,特别是把培育终身阅读者作为建设学习型学校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推进途径。因此,在高校自主招生的过程中,学校的高三学生因为在高中阶段有着大量的阅读而被高校所青睐,例如一位理科的华学生因为在高中阶段阅读了1000万字以上的书籍,在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中被加了60分,后来这位学生在高考中也发挥优秀,成为江苏省理科状元。由此可见,高校在人才的选拔上,对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是并重的。在2013年的自主招生中,锡山高中的学生因为广泛的阅读量所体现出的人文素养而获得广泛的加分,最后在高考中有14位同学被北大清华录取,其中通过自主招生进去的占了90%以上。但是,相比较几年前,这所学校北大、清华的录取人数只在5人左右的水平。

与此同时,高中也获得了自主定义优秀学生的话语权,例如北京大学的校长实名制推荐和清华大学的领军计划就给予了学校在高校定义框架下对优秀学生进行自主定义的权力。例如,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就以学生的阅读量作为是否被推荐的重要条件之一。可见,高校自主招生政策正在成为这些学校能够彰显自身价值选择的重要支持力量。所以,我们能够看到,类似于江苏省锡山高中这样的学校是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利益获得者。

被清华、北大等高校录取的人数多少,一直是社会衡量一所高中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很显然,在高校自主招生的政策这一推手下,江苏省各中学在社会影响力方面也开始出现了重新洗牌的情况,一些乐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或者说能够很快适应自主招生政策,并且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两套制度影响下保持平衡的学校,在发展中占领了先机。

三、对学生的利益影响:摆脱了一考定终身的“严苛”选拔境况,获得了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以及享有更多学习体验的机会。

“一考定终身”一直是高考被广泛诟病的地方,而自主招生政策则缓解了仅仅凭借一次考试来决定“命运”的严苛性,为更多的优秀学生提供了以综合实力进入高校的机会。与前面华同学相比较,同样是一名理科的唐学生,在2009年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中,获得了5分的加分,但是,在高考中却发挥不够理想,与清华大学裸考录取分数线相差4分,但是,幸运的是经过了5分的加分后,他以多1分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在清华大学的学习过程中,他展现了非常好的学习能力和潜质,最后获得了清华大学的特等奖学金,在校期间的综合成绩在清华大学排名前5%,基本上所有的学科的成绩都在95分以上。我们不难发现,自主招生政策也为这位学生带来了利益,如果没有那5分的加分,就不会有在清华大学的学习,当然清华大学也失去了一名优秀的学生。而且,有更多的数据表明,一些在高校自主招生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在高考中却并没有表现出同样的优秀,有些甚至与裸考录取的分数线相差数十分,但是,这些优秀的学生也同样进入了自己心仪的高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让一些学生摆脱了“一考定终身”的制度严苛性。毕竟,一次考试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全部学习水平,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

同时,学生也能够根据高校招生政策对优秀学生的界定,来为自主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为自己开展生涯规划提供指南。还有一位理科的同学,对医学非常感兴趣,立志要当一名优秀的医生,而且,特别希望能够进入厦门大学医学院学习。这位学生在研究了厦门大学自主招生的政策之后,看到这所高校对获得全国生物奥赛一等奖的学生给予保送资格,因此就开始了生物奥赛的学习,并获得了全国一等奖,从而被保送进入厦门大学,据这位学生的班主任介绍,如果这位同学依据自己平时的综合学习水平,通过裸考进入厦门大学的希望是比较小的,所以,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空间,使得更多的学生不再盲目学习,而是为了自己的发展目标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校,并依据这些政策来规划自己的高中学习生活,体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从而获得学业成功。

四、对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促进课程改革的端倪已经初现,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者将在未来评价制度的设计上投入更多的力量,从而获得更多改革者的利益。

虽然新课程改革并没有把改革评价制度作为最初政策制度设计的重要部分,但是,显而易见的是,高校在定义优秀学生的概念群的过程中,是比较充分地考虑了新课程所倡导的价值取向,因此,这些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新课程改革。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当新课程改革者在重新回顾了十年来的改革历程之后,在未来的改革制度设计中一定会把评价制度的改革放在一个置关重要的位置上,把所倡导的价值通过招生政策来加以释放,从而获得利益。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能够看到,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实现了各方利益相关者在价值取向上不断展开对话,并形成各自的话语体系和话语地位,而且,各方价值在得以彰显的过程中,比较清晰地朝向一个共同的方向迈进,那就是什么是优秀并有潜力的学生,怎样让这些学生脱颖而出?为着这样的目标,高校不断吸纳社会对优秀人才需求的诉求,并结合自身对优秀人才的理解来通过政策加以表达;高中则会不断思考和践行怎样培养优秀的学生,而不是仅仅依靠试题的训练;学生也会思考怎样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课程改革者也会通过变革高考等评价方案来释放关于改革的价值。自主招生政策就能够在利益相关者不断的互动中逐步走向完善。

我们能够预见的是,高校自主招生政策会在未来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包容更多的价值基础、形成更多的概念群、调动更多的资源、承担更多的责任、推动更多的改革、被更多的群体所关注和解读。更重要的是,这一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因为充分考虑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导向,也可以帮助政策在被实施的过程中发挥更好地效果。

 

参考文献

[1]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利益相关者导向的高等教育政策评估研究”成果报告[J].大学(学术版),2013(3).

 

(作者:于亚斌  无锡市惠山区教育局招考办)

COPYRIGHT ©2022 徐州市德硕学校 招办电话:13776791685 18752192685 地址:徐州市贾汪区青山泉镇青泉街1号 备案号:苏ICP备2024060909号 网站首页站内地图